首页>万博体育手机版客户端>正文 |
作者:吉大研究生报 孙贝贝 杨兰军 时间:2013-05-14 点击数:
艰辛与快乐并存 付出与收获同行——苦乐南极
——挤船舱 巨人服 “头碰头”是常事
“我们在南极的时候,都觉得以后再也不会来了,但是当船慢慢离开中山站的时候,我们望着南极大陆,缓缓消失在眼前,回想起以前在南极经历过的那一切,还是挺不舍。回到国内后,回想在南极的时候更觉得亲切,想起许多细节,南极的经历成为一个珍贵的回忆。”范晓鹏这样说道。
从离开中山站开始,张楠、范晓鹏、胡正毅和昆仑队的其他成员就住在6米长、3米宽、2.5米高的形似集装箱的小舱子里, 8个人住在一个舱,分成4组上下铺。除此之外,整个舱还放满了取氧设备和行李。“我们住在里面经常碰着头。”胡正毅说。
在零下40度的室外完成工作,不能没有保暖措施。“我们平时工作时穿得最多的就是‘巨人服’,它是特制的,保暖、防水效果非常好,里面只穿保暖内衣就可以了。”张楠说。但是“巨人服”比较笨重,每天早上穿上这身衣服都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。
——速冻食品 淡水匮乏 吃一次大白菜像过年
在饮食方面,队员们主要的饮食就是冷冻食品,加热后食用,“听着都挺好听的,但是吃了两天之后,就再也不会想吃了。”胡正毅告诉记者。内陆队出征冰盖的60天,约有40天需要在路上行驶,为赶时间,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,午饭就只能吃“干粮”。对科考队员来说,最好的美食莫过于大白菜。这些白菜放在保温室里“保护”着,尽管如此,还是有一些白菜冻坏了。“吃一次大白菜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。”以往科考队员只能吃脱水的干菜,这次是头一次给队员们的伙食里添了新鲜蔬菜。
最不方便的还是用水问题。尽管地球淡水的70%都储存在南极,但是这些淡水绝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,所以内陆用水成为科考队最头疼的问题。化雪为水是内陆用水的最主要方式,尽管如此,水资源依然匮乏,主要用于饮用和烹调。队员每天只能用湿巾擦脸、用漱口水刷牙、一个月才能洗一次头发,60天都没洗过澡。“手脏了,就拿雪搓搓,清洁效果还不错,碗有时也这样‘洗’。”张楠说。
——有痛苦 有快乐 载着满满的收获归来
除了风险和艰辛,他们的南极之旅也有愉快的回忆。第一次出征南极时,范晓鹏就对南极的帝企鹅产生浓厚的兴趣,让他兴奋的是,这次他又见到了“老朋友”。“一群企鹅在水里来回游,不时蹿出水面,非常可爱。我看到了帝企鹅和阿德雷企鹅,它们都不怕人,看见有人来还会兴奋地冲过来。”范晓鹏说,“当时真想去亲手摸摸这些企鹅,但是在南极工作有规定,要保护南极生态,所以不能随意接触当地的动物。”
南极探险,对于他们接下来的科研学习也具有着积极意义。“这种机会很难得,本身是学习极地钻探的,但是很难有机会到极地实践。我们非常荣幸的获得了这个机会。去年打了120米的先导孔,今年又成功取出长达3.83米的深冰芯,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实践都是非常有帮助的。”范晓鹏说,他的博士论文已经开题,其中涉及南极深冰芯钻探的部分十分重要。
对于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的胡正毅来说,南极之行给他接下来的科研之路做好了铺垫。“在国内无法想象到南极情况,只有亲身经历,亲自在南极打出冰芯了才知道”除了科研水平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,南极经历也让他对祖国有了新的认识。“当156天的南极科考结束,回到国内时,祖国对我来说具有另一种意义”,“如果有需要,我一定还会再去南极”,胡正毅说。
据张楠回忆,2013年元旦,内陆队正在前往昆仑站的路上艰难跋涉,25名队员自制了一支不长的旗杆,举行了简单的升国旗仪式,每一个人都无比庄严的唱起国歌。“升旗仪式虽然简短,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我们在南极的科考人员还是表达出对祖国的牵挂。” (作者系文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研究生)